1.白芨一亩需15000种苗。栽培时每棵距均为33一35厘米刚好,挖深10-13厘米,每个坑可以栽种3棵白芨,呈三角形平放入坑中,保持新芽向外。
2.刚刚栽种白芨后记得施肥可以用猪粪水,然后盖上草木灰或腐熟的堆肥都可以,每个坑1把就行不要太多,一亩大概需1200一1500公斤肥料,最后再覆土与填平。
栽培技术一 生长习性:白芨原产我国和日本,野生于长江流域的林下阴湿处。喜冷凉、阴湿,耐阴性强,忌强光直射。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。适宜在排水良好、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中生长。
繁殖方法:白芨常用分株繁殖。可在早春或秋季掘取根部,将假鳞茎分割数块,每块带1-2个芽,每穴种植一块,将其培养成小苗。
栽培养护:种植白芨前翻耕土壤,施足基肥。栽植深度为3-5厘米,3月下旬萌发新芽,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。花凋谢后至8月中下旬施1次追肥,可使根部生长充实,翌年叶茂花盛。12月重霜后植株枯黄,长江流域可露地过冬,北方地区需移入室内。
栽培:白芨可地栽、盆栽。每年10一11月份在室内换盆。生长期间每半月追1次液肥。冬季放人室内,保持5℃一10℃的室温即可。
栽培技术二 露地栽植白芨宜选择地势高燥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深翻土地30-40厘米,宽1.3米。在春季鸟3月或秋季8-9月栽种白芨,株行距10- 15厘米白芨,略施基肥。栽植白芨后至秋末期间,除草松土2-3次,以利发育。栽植白芨后每两个月施肥1次,结合中耕除草追肥。
冬季在地表覆盖草木灰,以防冻害。盆栽应选用沙土和腐殖质土的等量混合土,并加适量蹄片作基肥。栽植深度3-5厘米。生长期间,每半月迫施1次液肥。夏季宜置荫棚下,并每天向叶片上喷水。花凋后至8月初施1次饼肥和少量过磷酸钙,使块茎生长充实,来年叶茂花盛。
10-11月在室内换盆白芨,用加肥培养土,并在盆底垫蹄角片作底肥,以促其次年开花。每季放入冷室,保持5-1O'C即可,休眠期间应保持盆土湿润,每周浇水-2次即可。